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、张慧琪 实习生 周光正、曾兰淇
图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依伦(除署名外)
进入夏日,电商女装职业的退货率迎来了新的峰值。前不久,某女装商家就在网上吐槽“退货率高达80%”并登上热搜,引发不少同行共识。有商家慨叹:“本年夏装退货率都快到达90%了,卖十件退九件现已是常态。”还有商家晒出自家产品的退款率:A款,曝光人数210.59万,成交退款率84.38%;B款,曝光人数43.45万,成交退款率93.33%……
“6·18”年中大促刚闭幕,围绕着“退货率高”,商家们纷繁呼吁电商渠道对“运费险”实施变革,如撤销强制运费险;另一方面,顾客却认为退货率高是由于有的商家货不对板,预售期太长等。电商女装退货率终究为何如此之高?对商家、顾客和渠道都产生了哪些影响?记者对此进行了查询采访。
女装退货率有多高?
快递员收件“收出心思暗影” 有商家卖400单还倒亏2000元
在手机屏幕上按下“请求售后”按钮前,顾客李女士对她网购的四条裙子进行了仔细比对:“都是xs码,没想到一条偏小;都是相同的烧丝斑纹,没想到一条那么透,另一条色彩那么重……”终究,李女士只留下了一条质量与尺度都姑且适宜的纯黑色连衣裙,其他三条都请求了退货。而商家那儿也很快赞同了退货请求,随后一串寄件码从电商渠道后台进行分发,发给了快递员小杨,他每天早上9时便开端在海珠区某大街进行上门收件。“早上和黄昏的寄件最多,平常大约一天30件,其间有一大半都是退货单,大部分都是衣服。” 小杨告知记者,假使遇到“6·18”这样的节点,退货订单则会翻两三倍。
“现在大部分顾客退货都挑选上门收件,自动前往菜鸟驿站寄件的并不多。”坐落海珠区某大街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肖潜告知记者,“上门收件”这个近两年为便于买家退货而推出的方针,现在却让不少快递小哥直呼“(收件)都要收出心思暗影了”。
与此同时,关于买家退货有“心思暗影”的还有女装商家和供货商。某线上女装店店东于女士(化名)现已入行十年,既做批发商又开网店的她略显无法地表明“女装越来越难做”。于女士告知记者,虽然退货行为在女装商场很正常,但当下这么高的退货率真实让她有些手足无措。“6·18便是发货量也大,退货量也大。”往往她这头刚将一件衣服打包进快递袋,那头就收到好几个退货的包裹,她只能熟练地翻开退货包裹,拿出衣服,用粘毛筒重复在衣服上划过,然后将其扔进自己带来的编织袋里,这些退回来的衣服随后还要送去从头熨烫包装。记者见到,才二十分钟不到,她的编织袋里就装满了顾客退回来的衣服。
于女士首要运营女士连衣裙和小开衫等品类,她表明,前几年50%的退货率归于正常现象。“一般咱们只需做到40%的退货率,就能有不错的赢利了。”但现在,退货率到达80%乃至更高的状况于女士都遇到过。以上个月为例,她一共宣布400单快递,但终究结算时却发现自己还倒亏2000元。“由于退货率意味着各种本钱开销叠加,像是库存、物流、运费险、人力、推行流量等本钱都会随之产生改动,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。” 于女士称,现在每看到一长串刚打出来的快递邮递单,她心里难免都有些忧虑,由于眼下寄出去一批衣服,也意味着不久后就有一批要被退回来。“或许400单里终究我只成功卖了100件,但便是由于不断有人退货又从头发货,100件衣服愣是卖出了500件的工作量。”
顾客为何一再退货?
商家控本钱致“货不对板” 延伸预售期影响购物体会
不管是哪个电商渠道,女装类目的退货率都能到达60%~80%,有的乃至超越90%。为何退货率如此之高?对此,顾客和商家给出了他们的观点。
李女士的老公日常也会经过电商渠道购买衣服,但他表明自己很少退货。对此李女士表明:“虽然女装中也有不少特价或贱价产品,但假如想挑选到质量和样式都不错的女装,价格一般会比男装更高,所以我在挑选时自然会更稳重一些。” 她坦言,像现在“买四件终究只留一件”几乎是她网购衣服的常态。“实际上,咱们退货的大部分原因都是跟产品自身有关,比方色差、布料质量、样式规划货不对板等。”
从事时髦职业的林女士(化名)相同认为,“购入的产品不符合预期”是不少顾客退货的原因。“现在一些商家的习尚便是商场盛行什么就做什么,比方前阵子盛行鲨鱼裤、运动服饰,现在盛行新中式、马面裙、香云纱等。但一件好的产品,其规划、制版和出产周期都是很长的,像马面裙、香云纱等对面料也很考究,所以这些产品的本钱会很高。但有的商家为了招引顾客,就不吝下降本钱,以次充好。”
林女士表明,假如依照服装职业比较良知的“4倍率”来算,一件价格200元的衣服,其本钱有必要低于50元才干确保不亏本。“但现在职业界卷,只要价格越低才干取得越多曝光,为了添加曝光率,商家就只能不断地减缩规划和面料本钱,拍宣传照则是怎样美观怎样来,那么顾客拿到手之后自然会认为货不对板。”
此外,为了减缓库存压力,不少商家会挑选延伸预售期,比方从一开端的一周延伸到现在的近一个月。“现在不少女装商家都只先出产订单数量的20%。” 林女士泄漏,“这体现在顾客身上便是,或许第三批顾客收到的是第一批和第二批退回来的货。”
商家主打“时间差”减缓了库存压力,但对顾客而言,购物体会就大打扣头了。如发货慢、发错货乃至产品存在污渍的状况越来越常见。在交际媒体上就有不少网友吐槽“超长预售期”带来的困扰:“春天买的衣服,过了一个月还没发货,等衣服发来现已是夏天了,底子穿不上。”“寄过来的衣服领口上有粉底液,上面还有一股火锅味”……由于发货周期太长,也会有顾客由于“不想再等”而挑选退货。
在多个渠道上都有店肆的女装商家庄女士认为,消费心态的改动也简单进步退货率。“比方像我的电商渠道退货率就比短视频渠道小一些。由于短视频渠道直播间文娱性质较强,有的人会激动消费,比及发货前才忽然冷静下来请求退款;而在传统电商渠道上,顾客往往是有清晰需求之后再去查找产品,激动消费比较少,退货率也相对低一些。”
难以忽视的渠道规矩:
“7天无理由”“运费险”“先用后付” 巴结买家却苦了卖家
除了商家和顾客,电商渠道设置的“装备运费险”“7天无理由退货”“先用后付”乃至是“一键比价”“满减”等一系列看似利好顾客、帮商家促销的行动,在不少商家看来,也是导致现阶段女装退货率一路飙升的重要原因,在这些渠道规矩的“加持”下,使得不少女装网店成了一个个“网络试衣间”。
长时间上门收退货件的快递员小杨也收出了心得:“现在许多商家都会给买家购买运费险,退货几乎是零本钱的。所以哪怕看到有的人一个月退三四次货,或者是一次性退五六件衣服,咱们现已习认为常了。”
还有一些顾客则发现,用了渠道规矩也不都是“利好”。据记者了解,由于电商渠道对产品定价往往没有约束,有的商家会在原价格的基础上翻3~4倍,然后再打5折,这样渠道会由于该产品优惠力度大而让其得到更多的曝光,这也导致顾客前后比价发现“套路”后提出退款的状况时有产生。市民王女士之前就碰到过相似状况:某产品页面上写着“年中大促”,本来认为会是“最贱价”,但等她买完后几天发现该产品又降价了,王女士所以要求商家退差价,但对方表明店肆价格没变,是她用了渠道扣头券导致的价差,她只好退货退款后从头购买。
记者随后前往沙河、十三行等服装批发商场采访,不少商家也表明,高退货率的背面,与一些渠道为寻求流量而在规矩上“巴结”顾客有直接相关。
“姐妹们,咱们这件新中式先下单,买回去试试,不美观都可以退,试穿半个月都没有联系……”商家莫女士(化名)眉头紧皱看着屏幕里一位主播正在卖力呼喊衣服。她表明:“穿了半个月之后怎样还能退?这些主播只想着多卖点货,但终究的售后还得是咱们店家来承当。”但是,在莫女士这儿“不接受退货”的产品,到了渠道那里却常常“赞同退货”。莫女士点开她在某渠道的店肆后台,其间一则退货信息显现,5月10日买家将在莫女士店里买的衣服签收,到6月16日请求退货退款,将近一个多月的跨度让莫女士觉得超出了售后规模,她驳回该请求,但后续买家请求渠道介入,渠道终究断定“赞同退货”。“咱们做女装的在渠道里边真的挺低微。” 莫女士说。
对此于女士也深有体会。买家购买了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的衣服,吊牌被剪掉,还有显着的穿戴痕迹,但终究渠道仍能为其成功退货退款,这种状况她遇到不止一次。
来自湖北的女装网店店东陈女士(化名)上个月还遭受了使用渠道规矩“薅羊毛”的顾客。一位买家一次性在她店里购入39套运动套装,但在收货后不久就请求退货退款,而当买家将退货包裹的快递单号上传到体系时,渠道就会先行把货款垫交给买家,但这个规矩对卖方来说就存在不小危险。
陈女士告知记者,自己收到货后都傻眼了,她不管怎样清点,退回来的服装都只要29套,剩余的10套“不知去向”。陈女士向渠道建议申述,但买家矢口不移自己宣布的是39件,因而渠道又反过来要求陈女士供给依据。“现在买家说什么,渠道往往都挑选信任,到咱们商家这儿就要举证。” 陈女士随后报警,但警方称这归于经济民事纠纷,不予立案。终究这笔订单她不只没赚到钱,还亏了200多元的运费险以及10套衣服。
此外,各渠道上的“一键比价”规矩也进一步迫使店东们参加价格大战。一位服装商家赵先生指出,有的电商渠道还处在“拉新人”阶段,而贱价、扣头力度大的产品更简单得到流量。“本钱在商家身上,但衣服却要比贱价,所以终究咱们只能都在资料那里紧缩本钱,导致商家越卖越亏,顾客收到的衣服质量也越来越差,从而导致退货,同归于尽。”
高退货率下的“内卷”“爆雷” 商家呼吁冲击“强制运费险”
一方面是商家“张狂”压本钱导致赢利变薄,另一方面是渠道规矩不断“巴结”顾客,凡此种种也导致女装职业越来越“卷”。
而本年与电商“年中大促”一同到来的,还有女装职业界接连不断传来的“爆雷”信息:上月中旬,某电商渠道女装头部店肆因卷款3500万元、拖欠300多家供货商货款“跑路”,被警方介入查询。
据了解,该店肆此前位居某渠道女装店肆榜前三,月销量超90万件,其服装定价贱价,进货价30元的衣服直播间里有时只卖20多元,而且“包邮、送运费险”。该店肆此前经过这种形式招引了超550万粉丝,但因盈余少、退货多,终究仍是构成库存积压,导致资金链断裂。
在采访中,沙河服装批发商场的供货商们也对此类形式表明忧虑。“咱们和店肆的买卖形式是他们来咱们这边下单订购,签订合同后一般也不会找咱们退货。在拿到店肆订单后,他们确认要卖多少,咱们就多备一些货以便供给。但假如渠道上退货太多,咱们这边又备了一些货,那么商家必定库存就多,丢失也大。”一位供货商告知记者。
此次“爆雷”也让更多人关注到职业的“旋涡”。6月13日,某女装品牌创始人方先生就宣布了一篇题为《呼吁有关部门介入冲击“强制运费险”》的文章,他算了这样一笔账:“服装职业一笔退货订单,在没有收益状况下要支付本钱约15元,等于商家的广告费,包装物料、快递费的投入直接打水漂。假如依照销售额1000万元,客单200元,保存算40%退货,丢失本钱高达30万元以上,连带本钱每月丢失过百万元。”
随后,“电商渠道应不应该强制运费险”“运费险成了服装品牌的电商之痛”等论题也登上热搜。
采访中记者发现,在既定职业规矩下,“调整版型”“下降次品率”是女装供货商和商家为数不多可以下降退货率的行动。一位商家感叹道:“在渠道规矩改动之前,商家现在能做的很有限,一方面只能在本钱、质量、流通功率之间寻求黄金分割点;另一方面便是走品牌化开展道路,确定品牌方针客群。”
而作为顾客,贱价竞赛下的“买家商场”并不能带来真实的实惠。正如方先生文中所说,当退货率达50%时,一个成交用户需求承当另一个退货用户的退货本钱;当退货率达70%时,一个成交用户需求承当两个退货用户的退货本钱,久而久之构成“劣币驱赶良币”的恶性循环,顾客将越来越难买到好产品。
来历:广州日报